北宋人的体育::竞技和休闲,惊险与刺激,隐藏怎样的宋人风度?

2023-06-25 20:22:54 来源:顶端新闻 分享到:

文|赵能静

宋朝无论是在文艺生活还是生活品味都是一流的,那么业余的体育、休闲运动有哪些呢?


(资料图片)

众所周知,当初高俅发迹就是因为球踢的好,所以一下子改变了命运,这种现象的背后显然可以有很深的解读与认识。从上到下注重体育和娱乐活动是这一根本,正因为体育和休闲活动的整体风尚,让北宋人的业已生活十分丰富。

相关画面

元宵节上的上竿表演,引得围观百姓大呼小叫。

从元宵节时“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杆。”​

这个就是对于正月十五体育项目的一个场面描写,此外还出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跳索、相扑……。”​“殿前两幡竿,高数十丈,左侧京城所,右侧修内司,拾材分占,上竿呈艺解。或竿尖尖立横木,列于其上,装鬼神,吐烟火,甚危险骇人。至夕而罢。”

相关画面

因此这种踏索的高难度技巧表演弹跳和腾越高难度项目把观众往往吓得大呼小叫。上竿项目在彼时也叫“爬竿”​,不但惊险而且相当刺激,配合着烟火等绝活,让这种最初的“杂技”给北宋的表演带来惊奇。当时著名的两本笔记《梦华录》​和《梦梁录》都有相关细致记载,包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都可以看到一些场景。

如“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彩服”​,然后在竿子上表演绝活,于是出现了“又有村落百戏之人,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白戏使艺,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资。”

水上秋千,让河流上的景致更加丰富多彩。

“水秋千”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上荡漾秋千的意思。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项活动的最初似乎由赵匡胤锻炼军士操练水战而来,“掷银瓯于波间,令人泅波取之。”由于水上活动的增多,甚至产生了许多相关词语,如“弄潮”,如苏轼的“吴儿生长狎涛澜,冒利轻生不自恋怜。”说的就是这种水上相关玩乐活动。

相关画面

《东京梦华录》中将“水秋千”的场面惊险记录的颇为完整“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侯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僦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显然在书上荡秋千可不是很好玩,而是为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具有冒险的一种竞技项目。“以父母所生之体,投鱼龙不测之深渊。”说的就是这种风险。但是由于这种技艺惹得群主十分喜爱,且人山人海的观望下,让许多“弄潮儿”乐此不疲,最热闹的时候宰相带头组织观看,可谓非同凡响。《梦华录》中曾记载了热闹的场面“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叙日矣。”

东京梦华录

从武术表演到各种舞蹈,体现了北宋人怎样的审美?

后世的人都说北宋是文弱的,理由是北宋那么多文人,和宋太祖的防备武将的国策所致,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在当时武术的表演还是颇为盛行的。

“乐部举动,琴家弄令,有花妆轻健军士百余,前列旗帜,各执雉尾蛮牌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变开门夺桥等阵,然后列成偃月阵。乐部复动《蛮牌令》,数内两人,出阵对舞,如刺击之状,一人作奋击之势,一人作僵仆。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

相关画面

显然这种表演是具有“实战性”的,北宋虽然文弱那只是一种风度,真实的原因是,民间身怀武艺的高手层出不穷,不然如何出现那么多“好汉”?有的武术表演很是具有操练演习的样子,甚至是排兵布阵。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这些“武林高手”,在民众的围观下显得更加有劲头,一套组合拳外加一套武器把式引得百姓拍手叫好,真是好不热闹。然后为了表达对这些“好汉”的表演纷纷拿出铜钱进行“赞赏”,跟今天“直播”还有那么一点类似,所不同的是,他们从来都不喊“老铁,双击666”或者“给大哥点点关注”。

舞蹈项目繁多,表演美轮美奂,展示了北宋人独特的审美。

舞蹈这一形式并不陌生,从上古时代就有,如记载的“执牛尾”,边演边跳,就是这一形式。

到了宋代更加注重舞蹈的艺术性,这似乎与唐朝的传承有关。

相关画面

《东京梦华录》中记得一段舞蹈的描写:“参军色执竹竿子作语,勾小儿队舞。小儿各选年十二三者百余人,列四行,每行队头一名,四人簇拥,……乐部举乐,小儿舞步进前,直叩殿陛。参军色作语问,小儿班首近前,进口号,杂剧人皆打和毕,乐作,群舞合唱,且舞且唱。”

这个就是典型的舞蹈表演,在舞台上有对白,也有肢体表演,还要边唱边跳,确实是需要很综合强大的艺术表演力。

相关画面

他们“诸杂剧色皆浑裹,各服本色紫、绯、绿款衫。自殿陛对立,直至乐棚。每遇舞者入场,则排立者叉手,举左右肩,动足应拍,一齐群舞。”此外由于舞蹈不断被注入新鲜内容,多角度文化进行表演,让当时的舞蹈表演形式上多样,内容上多彩,受众广泛,引领了百姓们的审美风范。

因此对于北宋的艺术生活来看,那个时代一点也不枯燥,相反是最懂生活、品味、艺术的时代,可惜繁华如梦,最终散落在历史的角落,遥不可寻。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辽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